多國逐鹿后巴拿馬運河時代
時間:2014-08-28 13:16 瀏覽:6087
分享:
隨著2015年巴拿馬運河擴建竣工,一個“后巴拿馬運河時代”呼之欲出。目前,一些國家正握拳擦掌,力圖在世界航運格局中搶占先機,贏得制高點。
在美洲,繼巴拿馬運河后,又一個連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工程——尼加拉瓜運河即將啟動。按照初步規(guī)劃,尼加拉瓜政府希望效仿巴拿馬運河,借助該國境內(nèi)天然河流、湖泊,在中南部地區(qū)開鑿一條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可通航大型貨輪的深水運河。該運河全長278公里,是巴拿馬運河的3倍多,總造價達到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65億元)。項目計劃于今年底開工,2019年完工,2020年投入使用。建成后的運河將大大縮短亞洲國家大型貨輪到美國東岸城市及歐洲的航運距離。
在非洲,也有一項龐大的運河工程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已經(jīng)145歲的蘇伊士運河即將迎來一條“姊妹運河”。埃及政府近日高調(diào)宣布,將在蘇伊士運河?xùn)|側(cè)平行開鑿一條新運河,以擴大通航能力,拉動國家經(jīng)濟復(fù)蘇。新運河項目將單獨開鑿35公里的新河道,其余37公里將通過拓寬舊運河,并與新河道連接來實現(xiàn)。這個龐大的工程將耗資40億美元,有望創(chuàng)造100萬個就業(yè)崗位,建成后可以使通過運河船只的等待時間從目前的11小時減少到3小時,日均船只的通過數(shù)量從目前的23艘提高到97艘,大大提升運河的通航能力。作為其上臺后啟動的首個大型工程項目,埃及總統(tǒng)塞西對新運河的建設(shè)信心十足,宣稱35公里新河道的開鑿在明年年中就能完成,比之前埃及政府宣布的3年工期大為縮短。
在亞洲,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稱,被稱為“東方巴拿馬”的泰國克拉運河被提上議事日程。擬議中的運河是要開鑿一條全長約110公里,400米寬,水深25米的雙向航道運河,橫貫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運河修成后,船只將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繞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就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該運河也將成為亞洲地區(qū)最大人工運河,并有可能取代馬六甲海峽,成為新一條“黃金水道”。
最新的消息稱,巴拿馬將推擴建運河新項目。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局長哈諾本月10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修建第三組閘門的擴建工程還沒有完工,但運河管理局已經(jīng)開始計劃修建第四組閘門,有望于2016年年初開始施工。他稱,運河管理局正在對修建第四組閘門的建筑技術(shù)、預(yù)算評估、全球市場的潛在要求等內(nèi)容進行研究和分析。
雖然巴拿馬方面聲稱對尼加拉瓜運河項目帶來的競爭“不必過多擔(dān)憂”,但外界普遍認(rèn)為巴方此舉源于已經(jīng)“嗅到了潛在的競爭壓力”。有分析稱,迎來通航百年的巴拿馬運河在中美洲地區(qū)的海上航運壟斷局面即將被打破,面臨競爭與挑戰(zhàn)也幾成定局。雖然尼加拉瓜運河名義上與巴拿馬運河“互為補充”,但可以預(yù)見未來這兩條運河的明爭暗斗還會不斷上演。(來源:深圳特區(qū)報)